供稿、供图:黄逸川 编辑:陈文婧
2024年10月28日下午,应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邀请,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教授肖桐为必威·BETWAY师生作了题为“机器翻译与大语言模型的对立统一”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必威BETWAY官方网站李洪政博士主持,刘芳教授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必威·BETWAY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大语言模型的崛起极大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肖桐教授首先展示了这些模型卓越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在机器翻译领域,许多传统难题,如交互翻译、结构化输入、长文本翻译,都可以用大语言模型更好的解决。大语言模型和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本质上是相通的,从模型结构、多语言学习Scaling laws等方面二者都显示了一定的统一性。通过结合这两类模型的优势甚至可以得到更加强大、高效的翻译模型。肖桐教授指出,机器翻译可以在大语言模型发展浪潮下得到更大的发展;此外,我们也很兴奋的看到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使得机器翻译的研究变得更加繁荣。最后,肖桐教授站在学科交叉角度提出了几点指导性建议,他指出,要思考我们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谁的问题;思维上的学科交叉更加重要,要学会换位思考;科学的尽头不是计算机,也不是AI,当前的大语言模型并非完美,这也给机器翻译研究者留出来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改变。
肖桐教授对大语言模型的深刻洞见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引发了现场师生广泛讨论。在问答环节,肖桐教授就现场师生的提问予以耐心解答,就计算机“多元学习”“情绪分析”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刘芳教授在交流环节做出总结,在跨学科领域,要立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技术手段高效助力语言学问题的解决,不要仅仅站在自己学科角度去思考其他学科,要善于多从其他专业角度去思考。
本次讲座对于必威·BETWAY师生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语言处理目前的前沿研究状态,打开思路,增长跨学科研究视域,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主讲人简介】
肖桐,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主任,小牛翻译 (NiuTrans)联合创始人。于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9年赴日本富士施乐、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学习,并于2013-2014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言模型等。在国内外相关领域高水平会议及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16年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CCF-NLP青年新说奖。任ACL、EMNLP、AAAl等国际著名会议及期刊的领域主席、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多次获得ACL、NAACL等会议的Outstanding Reviewer、 Outstanding Action Editor。
(审核:杨晖、徐嘉)